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
1.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简称,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侵犯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为主,造成细胞免疫功能缺损为基本特征的传染性疾病。HIV分为RNA病毒,属于反转录病毒科。
2.艾滋病患者和无症状HIV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尤其后者。性接触传播是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此外尚有血源传播、母婴传播等。人群普遍易感。
3.急性HIV感染期平均为1——2周,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头痛、咽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随后进入长期无症状感染期。
4.无症状感染,可由原发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短可数月,长可达15年。
5.艾滋病期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主要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减轻10%以上。
6.艾滋病期可并发各系统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呼吸系统肺孢子菌肺炎(PCP)最为常见;消化系统肠道隐孢子虫感染较为常见;肿瘤中卡波西肉瘤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肿瘤。
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分期的表现和治疗
1.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典型的临床特征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症,亦称肾综合征出血热。
2.汉坦病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病毒。
3.汉坦病毒具有多宿主性和动物源性,其中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在我国是黑线姬鼠(野鼠型)、褐家鼠(家鼠型)等。虽然患者早期的血、尿中携带病毒,但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4.汉坦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垂直传播,虫媒传播(革螨或恙螨)。本病流行广泛,主要分布在欧亚两大洲,我国疫情最重。
5.流行性出血热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变性、坏死。以肾脏病变最明显,其次是心、肝、脑等脏器。
6.流行性出血热典型患者的临床经过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重症患者则可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和少尿期之间的重叠。
7.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在1——2日内体温可达39℃——40℃,一般持续3——7日;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于第4——6病日,迟者可于8——9日出现,一般持续1——3日,重者达6日以上;少尿期多发生于第5——8病日,持续时间2——5日。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第9——14日,持续时间一般为7——14日,短者1日,长者可达数月之久。恢复期一般在病程的3——4周开始,完全康复尚需1——3个月。
8.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和肾脏损害。常有典型的“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常伴较突出的胃肠道症状。毛细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三红”征:颜面、颈部及上胸部呈弥漫性潮红,酒醉貌。眼结膜充血,软腭充血,多处皮肤有散在、条索状出血点。
9.低血压休克期表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是本期的特点。
10.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50ml为无尿。少尿期可见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重者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
11.流行性出血热在多尿期水电解质紊乱达到高峰,常见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甚至可再次引发休克。
12.流行性出血热外周血WBC增多,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7%)与血小板减少;尿蛋白于短期内急剧增加,如见膜状物及包涵体更有助于诊断。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血或尿标本病毒抗原或病毒RNA阳性可确定诊断。
13.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关键是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少搬动(“三早一少”)。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可应用抗病毒治疗。治疗中要注意防治休克、出血、肾衰竭和继发感染。
狂犬病的临床特征表现
1.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几乎100%。狂犬病毒属弹状病毒科,拉沙病毒属。病毒形似子弹,由核衣壳和包膜组成。
2.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狂犬病的传染源,我国由病犬传播的狂犬病占80%——90%,其次为猫和狼。一般来说狂犬病的患者不是传染源,因其唾液所含病毒量较少。
3.狂犬病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脑膜多正常,脑实质和脊髓充血、水肿及微小出血灶。内基小体为病毒集落,是本病特异且具有诊断价值的病变。
4.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5日,最长可达10年以上,一般1——3个月。
5.狂犬病的临床分期:
(1)前驱期:对痛、声、风、光等刺激开始敏感,并有咽喉紧缩感。50%——80%患者伤口部位及其附近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爬、蚁走感,由于病毒刺激周围神经元引起。
(2)兴奋期:患者高度兴奋,表现为极度恐惧、恐水、恐风。恐水是本病的特殊症状,典型表现在饮水、见水、听流水声或谈及饮水时,可引起严重咽喉肌痉挛。
(3)麻痹期:痉挛减少或停止,患者逐渐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呼吸变慢及不整,心搏微弱,神志不清,最终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6.狂犬病是所有传染病中最凶险的疾病,一旦发病,预后极差。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7.疫苗接种
暴露前预防:用于高危人群,即兽医、山洞探险者、从事狂犬病毒的研究人员和动物管理人员。
暴露后预防:共接种5次,每次2ml肌注,在0、3、7、14、28日各注射1次,严重咬伤者,可于0——6日,每日注射疫苗1针,以后分别于10、14、30、90日各注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