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成人高考

考试吧>成人高考>成人高考模拟试题>正文
2021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十九)
考试吧 2021-03-09 12:02:04 评论(0)条

  点击查看:2021年成人高考《生态学基础》模拟题及答案汇总

  一、名词解释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化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羽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即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K=N(T-C) (式中K为有效积温,N为发育时间,T为平均温度,C为发育阈温度)

  土壤质地:土粒按直径大小分为粗砂、细粒、粉砂和粘粒,不同大小土粒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等

  二、单项选择题

  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

  A.气候因子 B.地球因子 C.非生物因子 D.外来因子

  2、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

  3、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稳定因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

  4、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5、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

  A.直接作用 B.间接作用 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

  6、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

  A.综合因子 B.一般生态因子 C.替代因子 D.限制因子

  7、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

  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

  A.250kg左右 B.350kg左右 C.500kg左右 D.大于500kg

  8、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

  A.综合作用 B.阶段性作用 C.补偿作用 D.不可替代作用

  9、一般来讲,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达到最适时的温度、湿度条件组合状况为(D)。

  A.高温、高湿 B.中温、高湿 C.中温、高湿 D.中温、中湿

  10、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

  A.黄化现象 B.白化现象 C.辐射效应 D.代谢效应

  11、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

  A.可见光区 B.紫外光区 C.红外光区 D.绿光

  12、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

  A.红光 B.紫光 C.绿光 D.兰紫光

  13、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14、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15、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

  A.红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外光

扫描/长按二维码关注 助成考一臂之力
获取2021成人高考报名
获取历年成考真题答案
获取10页精华点题讲义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万题库下载微信搜索"成考万题库"

  16、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

  A.大豆 B.玉米 C.冬小麦 D.水稻

  17、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

  A.冬小麦 B.甜菜 C.萝卜 D.水稻

  18、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C为(D)。

  A.平均温度 B.发育的时间 C.有效积温 D.发育起点温度

  19、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A.多 B.少 C.一样 D.不确定

  20、大多数植物的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在变温条件下比恒温条件下(A)。

  A.有利 B.不利 C.一样 D.不确定

  21、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

  A.贝格曼法则 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

  22、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

  A.通气组织发达 B.机械组织发达 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

  23、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

  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 C. 通气组织发达 D.叶片较多

  2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25、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

  A.粘土 B.砂土 C.壤土 D.黄土

  26、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

  A.团粒结构 B.片状结构 C.块状结构 D.柱状结构

  27、阴性植物的特点是(D)。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28、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B)。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29、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

  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 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

  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 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

  30.下列哪一生态因子可归入生物因子(A)。

  A.人为因子 B.土壤因子 C.地形因子 D.气候因子

  31.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对生态因子及其强度有不同的需求,这是指生态因子的(A)。

  A.阶段性作用 B.间接作用 C.综合作用 D.不可替代性

  32.最小因子法则是由哪一位科学家提出的( B )。

  A.Tansley B.Liebig C.Haeckel D.Shelford

  33.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所诱发的生物生理补偿变化通常需要较长时间,这种补偿变化称为(B)。

  A.实验驯化 B.气候驯化 C.人工驯化 D.休眠

  33.在光谱中,380--760nm波长范围的光属于( C )。

  A.紫外光 B.红外光 C.可见光 D.蓝光

  34.昆虫的休眠和滞育主要与下列哪一生态因子有关( D )。

  A.温度 B.食物 C.湿度 D.光

  35.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其身体往往比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这个规律称为( B )。

  A.Allen规律 B.Bergman规律 C.Logistic增长 D.Titman模型

  36.动物在低温环境中降低身体终端的温度,这种适应是(A )。

  A.生理适应 B.行为适应 C.形态适应 D.对高温的适应

  37.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 B )。

  A.最低温度 B.最低有效温度 C.温度下限 D.温度上限

  38.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在( C )。

  A.90%以上 B.50-70% C.60-80% D.80%以上

  39.植物每生产1 g干物质约需水量为( C ),但不同植物类型需水量是不同的。

  A.349g B.200-300 g C.300-600 g D.600-800 g

  40.海洋生活的低渗动物具有发达的排泄器官,其功能是( C )。

  A.排出水分 B.获取水分 C.排出溶质 D.获取溶质

  41.从赤道到两极,光照强度随纬度的增加而( A )。

  A.减弱 B.增强 C.不变 D.略增强

  42.适合在强光照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称为( C )。

  A.湿生植物 B.中生植物 C.阳生植物 D.阴生植物

  43.( C )是水生动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A.水温 B.光照 C.溶氧 D.盐度

  44.(A )往往是动物适应不良环境条件的第一性手段。

  A.行为适应 B.生理适应 C.滞育 D.休眠

  45.对生物起着直接影响的邻近环境称为( D )。

  A.地区环境 B.生物圈 C.大环境 D.小环境

  46 环境因子中对植物有作用的因子是(A)。

  A 生态因子 B 环境 C 主导因子 D 限制因子

  47每种植物的生态幅影响该种植物的(C)。

  A 生物量 B 生长速度 C 分布范围 D 发育程度

  48(C)在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

  A 光照强度 B 光周期 C 低温 D 昼夜变温

扫描/长按二维码关注 助成考一臂之力
获取2021成人高考报名
获取历年成考真题答案
获取10页精华点题讲义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万题库下载微信搜索"成考万题库"

  三、填空题

  1.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 生态环境 。

  2.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 生境 。

  3.生理有效辐射中, 红 光和 蓝 光是被叶绿素吸收最多的部分。

  4.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把植物分为 长日照 植物、 短日照 植物、 中日照 植物和 日中性 植物。

  5.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是从某一时期内的平均温度减去 生物学零度   。

  6.如果土壤中的氮可维持 250kg 的生物产量,钾可维持 350kg 的产量,磷可维持 500kg 的产量,而实际产量只有 250kg ;如果多施 1 倍的氮,产量将停留在 350kg ,因为此时产量为钾所限制。这种现象可以用生态学上的 Liebig最小因子  定律进行解释。

  7.动物对温度的适应方式包括 行为适应 、 形态适应 、 生理适应 。

  8.生物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 生物 为主体,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 人类 为主体。

  9.生物的大环境包括 地区环境 、 地球环境 和 宇宙环境 。

  10.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 地形因子 、 生物因子 和 人为因子 。

  11.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可将其分为 密度制约因子 和 非密度制约因子 。

  1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包括 综合作用 、主导因子作用 、 阶段性作用 、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3.生物为保持内稳态发展了很多复杂的形态、生理和 行为 的适应。

  14.可见光是电磁波,其主要波长范围在 380-760 nm。

  15.低温对生物的伤害可分为 冻害 和 冷害 。

  16.发育起点温度又称为 生物学零度 。

  17.陆生植物随生长环境的水分状态可分为 湿生植物 、 中生植物 和 旱生植物 。

  18.陆生动物主要通过 形态结构适应 、 行为适应 和 生理 适应减少失水。

  19.根据对过量盐类的适应特点,盐土植物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和不透盐植物。

  20.地球上光照强度在赤道地区最大,随纬度增加而逐渐 减弱 。

  21.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其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都不一样

  四、判断题

  1.在生态学中,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是同一概念,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

  2.人为因子属于特殊的生物因子,它的提出是为了强调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特殊作用。(√)

  3.生态因子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的特点。 (√)

  4.广适性生物属狭生态幅物种,狭适性生物属广生态幅物种。 (×)

  5.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曲线是固定不变的,即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是一定的。 (×)

  7.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限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能根据环境条件进行小的调整。 (√ )

  8.内稳态生物能控制体内环境的稳定,所以完全能摆脱环境条件的限制。 (×)

  9.紫外光因其波长短而能产生大量的热,地表热量基本上都是由紫外光产生的。 (× )

  10.光饱和点是指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作用不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

  11.高温可使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加强。 (√)

  12.在适宜温度区内,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

  13.Allen规律是指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 (√)

  14.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和盐的浓度是植物对高温环境的生理适应。 (×)

  15.植物各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

  17.不同植物生产1g干物质所需的水量(即需水量)是一样的。 (×)

  20.陆生动物获得水分的方式有食物、代谢水和直接饮水。 (√)

  21.水中溶氧量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之一。 (√)

  22.一般情况下,光照强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温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 (√)

  23.日照长度是指白昼的持续时数或太阳的可照时数。 (√)

  24、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是生物与周围物理环境的关系。 (×)

  25、恒温动物的体温也是会变的。 (√)

扫描/长按二维码关注 助成考一臂之力
获取2021成人高考报名
获取历年成考真题答案
获取10页精华点题讲义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万题库下载微信搜索"成考万题库"

  五、问答题

  1、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

  2、环境的类型都有哪些?

  按环境的性质可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被人类破坏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3、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

  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其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

  4、简述李比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在一定稳定状态下,任何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是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这一理论被称做“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应用这一定律时,一是注意其只适用于稳定状态,即能量和物质的流入和流出处于平稳的情况;二是要考虑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5、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

  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理论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

  6、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7、试述光的生态作用。

  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1)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是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此外,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

  (2)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很多植物叶子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呈现出日变化和年周期变化。植物种间对光强表现出适应性差异,可分为阳地种和阴地种。动物的活动行为与光照强度有密切关系,在器官的形态上产生了遗传的适应性变化。

  (3)日照长度的变化使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律;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和日中性植物。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8、论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

  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般说来,生物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变缓。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和深刻的影响。

  温度对生物的生态意义还在于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如引起湿度、降水、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食物和其他生物活动和行为的改变等,这是温度对生物的间接影响。

  9、 简述高温对植物或动物的影响及对植物或动物对高温的适应。

  高温对植物的影响与对动物的影响有不同的表现。

  高温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有:(1)减弱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使植物有机物的合成和利用失调。(2)破坏植物的水分平衡。(3)加速生长发育,减少物质和能量的积累。(4)促使蛋白质凝固和导致有害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

  植物对高温的适应主要表现在形态和生理两方面。(1)形态方面:体表有蜜绒毛和鳞片。植物体表呈浅色,叶片革质发亮。改变叶片方向减少光的吸收面。树干和根有厚的木栓层。(2)生理方面: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盐或糖的含量,增强蒸腾作用。

  高温对动物的影响主要是:(1)破坏酶的活性,使蛋白质凝固变性;(2)造成缺氧;(3)排泄功能失调;(4)神经系统麻痹。

  动物对高温的适应主要表现在生理、形态和行为三方面。(1)生理方面是适当放松恒温性。(2)形态方面如骆驼的厚体毛等。(3)行为方面是躲避高温等。

  10、试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1)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生物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活动。此外,水有较大的比热,当环境中温度剧烈变动时,它可以发挥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2)水对生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水量对植物的生长也有最高、最适和最低3个基点。低于最低点,植物萎蔫,生长停止;高于最高点,根系缺氧、窒息、烂根;只有处于最适范围内,才能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以保证植物有最优的生长条件。在水分不足时,可以引起动物的滞育或休眠。

  (3)水对生物的分布的影响。水分状况作为一种主要的环境因素通常是以降水、空气湿度和生物体内外水环境三种方式对生物施加影响,这三种方式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空间分布。降水是决定地球上水分状况的一种重要因素,因此,降水量的多少与温度状况成为生物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我国从东南至西北,可以分为3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可分为3个区,即湿润森林区、半干旱草原区及干旱荒漠区。

  11、试述陆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陆生植物又可分为湿生植物、旱生植物和中生植物3种类型。

  (1)湿生植物还可分为阴性湿生植物和阳性湿生植物两个亚类。阴性湿生植物根系不发达,叶片极薄,海绵组织发达,栅栏组织和机械组织不发达,防止蒸腾、调节水分平衡的能力差。阳性湿生植物一方面叶片有角质层等防止蒸腾的各种适应,另一方面为适应潮湿土壤而根系不发达,没有根毛,根部有通气组织和茎叶的通气组织相连,以保证根部取得氧气。

  (2)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如发达的根系;另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如植物叶面积很小,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等。有的旱生植物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还有一类植物是从生理上去适应。

  (3)中生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介于旱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之间,具有一套完整的保持水分平衡的结构和功能。

  12、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

  13、简述水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水生植物在水体环境中形成了与陆生植物具有很大不同的特征:一是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二是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于水体流动。

  14.植物如何通过形态和生理途径来适应干旱?

  在形态上,根系比较发达,以利于吸收更多的水分,叶面积比较小,有的叶片呈刺状,气孔下陷,叶表角质层较厚或有绒毛,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有的植物具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在生理上,含糖量高,细胞液浓度高,原生质渗透压高,使植物根系能够从干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

  15、简述土壤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的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紧实的粘土和松散的沙土都不如壤土能有效的调节土壤水和保持良好的肥力状况。土壤结构可分为团粒结构、块状结构、片状结构和柱状结构等类型。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是结构良好的土壤。

  土壤水分有利于矿物质养分的分解、溶解和转化,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与合成,增加了土壤养分,有利于植物吸收。土壤水分的过多或过少,对植物、土壤动物与微生物均不利。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动物的生存与分布。

  土壤通气程度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动情况,进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

  土壤温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土温直接影响种子萌发和扎根出苗,土温影响根系的生长、呼吸和吸收性能,土温影响矿物盐类的溶解、土壤气体交换、水分蒸发、土壤微生物活动及有机质的分解,而间接影响植物生长。土温的变化,导致土壤动物产生行为的适应变化。

  土壤的质地和结构决定着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和温度状况,而土壤水分、空气和温度及其配合状况又对植物和土壤动物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16、简述土壤化学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酸碱度是土壤各种化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它对土壤肥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各种营养元素的转化和释放、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以及动物在土壤中的分布都有着重要影响。

  土壤有机质虽然含量少,但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影响很大,同时它又是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养分和能量的源泉。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保水、供水、通气、保温也有重要作用。

  植物所需的元素均来自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土壤的无机元素对动物的生长和数量也有影响。

  17、空气主要组成成分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氮是一切生命结构的原料。大气成分中氮气的含量非常丰富,但绿色植物一般不能够直接利用,必须通过固氮作用才能为大部分生物所利用,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固氮的途径一是高能固氮;二是工业固氮;三是生物固氮。氧气是动植物呼吸作用所必需的物质,绝大多数动物没有氧气就不能生存。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在一定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增加。对于动物来说,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影响动物的呼吸代谢。

扫描/长按二维码关注 助成考一臂之力
获取2021成人高考报名
获取历年成考真题答案
获取10页精华点题讲义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万题库下载微信搜索"成考万题库"

展开全文

成人高考万题库

更多
语文
语文
已有3196854人做题
下载
政治
政治
已有14033374人做题
下载
英语(高起点)
英语(高起点)
已有1175527人做题
下载

成人高考章节课

全部科目

成人高考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m.566.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