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执业医师

考试吧>执业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医学综合笔试>正文
2021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妇科学》预习知识点(2)
考试吧 2020-09-14 11:53:45 评论(0)条

  点击查看:2021中西医执业医师《中西医妇科学》预习知识点汇总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基础

  妇女一生各生理阶段分期

  女性一生分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

  儿童期(出生4周到12岁左右)、

  青春期(自乳房发育等第二性征至生殖器官发育成熟,获得性生殖能力)、

  性成熟期(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历时30年左右)、

  绝经过渡期(指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

  绝经后期(指绝经后的生命时期)。

  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一、月经的概念:

  月经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规律月经的出现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

  初潮年龄多在13~14岁之间,可早在11岁或迟至15岁。

  二、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

  正常月经具有周期性和自限性。

  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是21~35日,平均28日。

  每次月经持续天数称经期,一般为2~8日,多为4~6日。

  经量是指一次月经的总失血量,正常为20~60mL,若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不凝(含有大量纤溶酶),出血量多时可有血凝块。

  一般月经期无特殊症状,有些妇女出现下腹及腰骶部下坠不适或子宫收缩痛等症状,少数有头痛及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

  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孕激素与雌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二者有协同作用;

  --雌激素和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及修复,孕激素则限制子宫内膜增生,并使增生期内膜转化为分泌期。

  --其他拮抗作用表现在子宫收缩、输卵管蠕动、宫颈黏液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水钠代谢等方面。

  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孕激素通常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发挥效应。

  ①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

  ②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

  ③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④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振幅。

  ⑤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⑥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⑦孕激素在月经中期具有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的正反馈作用;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

  ⑧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临床上据此作为判定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⑨促进水钠排泄。

  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

  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②使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修复。

  ③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粘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④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分泌活动,并可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

  ⑤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黏膜变厚,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

  ⑥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⑦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⑧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⑨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Gn的分泌。

  ⑩促进水钠潴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卵巢激素

  卵巢合成及分泌的性激素主要有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均为甾体激素。

  1.雌激素 卵泡开始发育时,雌激素分泌量很少,月经第7日卵泡分泌雌激素量迅速增加,排卵前达高峰。排卵后1~2日,黄体开始分泌雌激素使循环中的雌激素又逐渐上升,约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循环中雌激素形成第二个高峰,峰值低于排卵前高峰。其后黄体萎缩,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月经期达最低水平。

  2.孕激素 卵泡早期不合成孕酮,排卵前成熟卵泡的颗粒细胞在LH排卵峰的作用下黄素化,开始分泌少量孕酮。排卵后黄体分泌孕酮逐渐增加,至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分泌量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到月经来潮时降到卵泡期水平。

  3.雄激素 主要来自肾上腺,卵巢也能分泌部分雄激素,卵巢内膜主要合成雄烯二酮,间质细胞和门细胞主要合成睾酮。排卵前循环中雄激素升高,可促进非优势卵泡闭锁并提高性欲。

  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的功能

  产生卵子并排卵的生殖功能

  产生女性激素的内分泌功能

  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从青春期开始至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卵巢周期。主要有以下变化: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2.排卵

  3.黄体形成及退化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基本生殖单位是始基卵泡,性成熟期每月发育一批卵泡,一般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可达完全成熟并排除卵子,其余的卵泡在发育不同阶段闭锁。

  妇女一生中一般只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

  根据卵泡的形态、大小、生长速度和组织学特征,其生长主要经历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排卵前卵泡(即成熟卵泡)四个阶段。

  成熟卵泡直径可达18~23mm,其结构自外向内依次是卵泡外膜、卵泡内膜、颗粒细胞、卵泡腔、卵丘、放射冠、透明带。

  2.排卵

  排卵时排出

  ---卵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少量卵丘内的颗粒细胞。

  排卵时间

  ---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3.黄体形成及退化

  排卵后形成黄体。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内膜细胞形成颗粒黄体细胞及卵泡膜黄体细胞。

  排卵后7~8日黄体体积和功能达到高峰,直径1~2cm,外观呈黄色。

  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黄体功能限于14日。

  黄体退化后形成白体。

  黄体衰退后月经来潮,卵巢中又有新的卵泡发育,开始新的周期。

  子宫内膜及其他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

  一、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

  功能层是胚胎植入的部位。

  功能层由基底层再生而来,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呈现周期性变化,若未受孕功能层则坏死脱落形成月经。正常一个月经周期以28曰为例,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分为增生期、分泌期和月经期3期。

  二、其他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

  1.宫颈黏液

  宫颈黏液卵泡期-雌排卵期-雌排卵后-孕

  理化性质及其分泌量宫颈黏液分泌量不断增加稀薄、透明,拉丝度达10cm以上黏液量逐渐减少,质地变黏稠而浑浊,拉丝度差,易断裂

  黏液涂片检查周期第6~7天始现结晶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最典型结晶逐渐模糊,至周期第22d左右完全消失,出现排列成行的椭圆体

  2.阴道黏膜

  排卵前(卵泡期)雌排卵期雌排卵后(黄体期)孕

  底层c增生,逐渐演变为中层c与表层c,使阴道上皮增厚,表层c角化表层c角化最明显,细胞内富含糖原,经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使阴道内保持一定酸度,可防止致病菌的繁殖表层角化c脱落

  3.输卵管

  卵泡期(排卵前)雌黄体期(排卵后)孕

  输卵管黏膜纤毛细胞生长,体积增大

  非纤毛细胞分泌增加,促进输卵管发育及输卵管肌层的节律性收缩能抑制输卵管节律性,

  收缩振幅,抑制输卵管纤毛细胞生长,减少分泌细胞分泌黏液

 

扫描/长按二维码可帮助顺利通过考试
了解2020医师查分时间
下载医师笔试历年真题
了解医师资格最新资讯
下载医师资格模拟试题

执业医师万题库下载微信搜"万题库执业医师考试"

展开全文

执业医师万题库

更多
临床执业医师
临床执业医师
已有5820097人做题
下载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已有2728192人做题
下载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已有106348人做题
下载

执业医师章节课

全部科目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m.566.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