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成人高考

考试吧>成人高考>复习指导>正文
2020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电影艺术
考试吧 2020-03-30 19:30:56 评论(0)条

  点击查看:2020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作品赏析汇总

  1.《十字街头》

  中国电影故事片,明星影片公司1937年出品。《十字街头》的故事源自导演沈西苓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与东北流亡学生和失业朋友闲谈中得到的启发,生动地描写了处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1930年代中国青年苦闷、觉醒和走上斗争道路的过程。艺术上,主题含蓄又鲜明,剪辑流畅。是一部非常有风格的都市青春片,尽管故事发生在民族危机深重、社会矛盾尖锐的上世纪30年代,但这丝毫不能泯灭那种年轻人特有的光芒。影片深受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的喜爱。影片在表现情爱方面也颇为大胆。其中有一段非常好莱坞化的“做梦”场景,这是片中白杨的一段幻想,她和老赵一边荡着秋千,一边接吻。影片真实地反映了少女心理,那种性萌动时懒洋洋的状态。赵丹和白杨在本片中的默契传神的表演,堪称电影史中“银幕情侣”的代表。影片被贯以“爱情喜剧”,喜剧的噱头也是该片吸引人的一大看点。首先男女主角同住一屋却不自知,有意设置的“一板之隔”使观众拥有了全知的视角,一直为影片男女主人公着急。这种“命运捉弄”创立了电影叙述的一个原型。还有苦涩生活中提升为喜剧因素的真实表演,比如用领带擦皮鞋等生活细节的展现,影片在让人发笑的同时也真正打动了观众。

  2.《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国电影故事片,蔡楚生、郑君里导演。影片有三条情节线:一条是素芬与婆婆、孩子所经历的苦难生活,真实地表现了抗战时期沦陷区和国统区人民的贫困与痛苦,有着强烈的控诉作用;另一条是张忠良由一个抗日爱国青年走向堕落,混入****的上层社会的过程。影片围绕这一条线,还写了一批政客、官商,有力地暴露了******官僚统治集团不顾民族危机,大发国难财的罪恶和他们荒淫无耻的生活;第三条是写张忠良的弟弟张忠明投奔山区游击队,战后留在解放区工作。影片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以更广阔的人生画面,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苦斗和受难,在抗战后继续忍受的欺压与凌辱诉之于银幕。影片中三条情节线交织发展,对比描写,构成了抗战前后中国现实生活的真实画卷。这部影片最后让素芬自尽前给儿子留下了“不要学爸爸要学叔叔”的遗言。这一简短的话语,大大深化了主题,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思考的结果。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史诗式影片,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最高峰。影片典型地体现了导演善于动用电影艺术的综合手段,从观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心理出发,采取对比手法,讴歌真、善、美,鞭鞑假、恶、丑的独特艺术风格。这部史诗式的影片有着辽阔的社会背景,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但脉络清楚,层次分明,首尾呼应默契,时空转换不露痕迹,情节步步展开,直至高潮结局。

  3.《林则徐》

  《林则徐》,中国彩色故事片,导演郑君里。影片对浩瀚的史料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剪裁和提炼,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描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查禁鸦片这一重大事件,推出林则徐这位富有爱国心的封疆大吏的形象,展现了鸦片战争前后广阔的历史画面,并在波澜壮阔的禁烟抗英斗争中,突出表现了三元里平英团的斗争,使影片形成了一种雄浑壮阔的艺术风格。该片的艺术成就,还在于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传统,追求民族特色。影片塑造人物时着意于意境的创造,在意境中烘托人物的感情。如林则徐江畔送别邓廷桢,就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借画面渲染人物惜别之情,那曲折茫远的江水,显然是与主人公身处逆境、壮志未酬而前程茫茫的心境相呼应的。当林则徐被革职后,影片成功地把人物的内心与外表、心境与环境加以对比,以外界的极度寂静,衬托人物内心的万般激情,把剧情推向高潮。林则徐是著名演员赵丹塑造的最成功的银幕形象之一,他的表演吸取了中国写意画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层次分明,张弛有致,将一个光彩照人的民族英雄形象呈现于银幕之上。此外,该片的美术和音乐,也都在民族风格方面进行了探索,使影片具有一种含蓄、和谐、疏密得当的意境以及鲜活、洗练、韵味久长的抒情色彩。

  4.《林家铺子》

  《林家铺子》,中国彩色故事片,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摄制。夏衍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水华导演。是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影片思想深刻,艺术上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历史氛围,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重要作品。本片既是导演水华的颠峰之作,也是谢添表演艺术的高峰。影片以30年代初江南小镇上的一家商店林家铺子的遭遇和变迁为中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编导者忠实创造性地再现了原作的精神,鲜明深刻地表现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社会现象。影片采用的是散文式的结构,而不是传统的戏剧式结构,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中,主人公林老板的性格得到了多方面细致入微的表现,个性鲜明。影片思想深刻,艺术上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历史氛围,是新中国17年电影的一部重要作品。

  5.《早春二月》

  中国彩色故事影片,北京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谢铁骊根据柔石小说《二月》改编并导演。影片将镜头对准了知识分子在旧社会走过的艰难曲折的人生道路。 是这类题材影片的突出代表。对大革命前夕知识分子肖涧秋在寻找出路过程中的苦闷、忧愁、踯躅、彷徨和寻求真理不得而又不甘苟且偷生、随波逐流的心态与行为作了深切细腻的刻划。影片中肖涧秋出于人道主义,同情与资助贫穷的寡妇文嫂,这一行动不仅不能救文嫂,反而导致文嫂受诽谤、攻击,被迫投河自尽。肖涧秋最后只好无奈出走。影片展现了旧社会、旧礼教的残酷无情和知识分子在封建势力重压下的无能为力,带有浓厚的散文诗韵味,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富有抒情诗色彩。孙道临所塑造的萧涧秋这一知识分子形象是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对“十七年”中国电影单薄划一人物画廊的一大丰富。

  6.《城南旧事》

  吴贻弓导演的《城南旧事》,根据林海音的同名小说改编。透过一个小女孩的纯真的眼光,展示上个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社会风貌,展示当年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影片结构上犹具独创性。编导排除了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所组成的情节线索,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为基调,采用串珠式的结构方式,串连起三段并无因果关系的故事。这样的结构,使影片具有多棱镜的功能,从不同的角度映照出当时社会的具体历史风貌,形成了一种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体影片。同时,影片又辅之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扫描/长按二维码关注 助成考一臂之力
获取2020成考报名时间
获取历年成人高考真题
获取10页精华点题讲义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成考万题库下载微信搜索"成考万题库"

  7.《黄土地》

  中国彩色故事片,广西电影制片厂1984年出品。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黄土地》成为中国第五代电影的一面旗帜。影片讲述抗战期间,八路军的文艺工作者顾青从延安到山区采风,寄宿一贫苦的农家。其女儿翠巧因葬母和为弟弟订婚,收了一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男人的彩礼。顾青带来的新生活信息,使翠巧萌发了新的憧憬,使她最终逃出夫家,夜渡黄河,投奔八路军。《黄土地》的成功在于它仅仅把故事当作外壳,通过超时空的开拓,抒发了作者对土地、对人民的赤子之情。影片中许多非情节非人物的造型因素,如广阔无际、气势磅礴的黄土地,安详博大、气象万千的黄河形象,甚至许多风俗民风的描写,如鼓乐齐鸣的迎亲队伍,150人组成的腰鼓阵,烈日炎炎下的求雨场面,都和人物紧紧结合在一起,成为整个银幕形象的重要构成。影片在摄影、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也出了大格,然而又无不内蕴深意。《黄土地》以土地、民俗文化与人物的三者统一,以叙事因素、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的三者统一,表现了陕西高原古朴、苍凉、深厚的民风,表达了创作者对民族特性、农民命运的思考。影片既有民族文化深处的保守性格和无法挣脱天命的悲剧感,又是关于中国精神的现代电影表达。

  8.《芙蓉镇》

  中国彩色故事片,上影厂1987年摄制,谢晋导演。《芙蓉镇》对社会问题和民族历史的思考的敏锐性,让这部作品延续了中国“左翼”电影的道德勇气,同时又被束缚在这种历史窠臼中。谢晋执导的《芙蓉镇》以一个小镇上几个普通人物在“文革”前后十几年里命运的变化,从他们的个性不同程度的被扭曲、被异化,向人们展示了小人物在社会变革大潮中的踉跄足迹,以此来探讨极左思想的渊源,反思民族的历史。《芙蓉镇》将道德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以人物命运的变迁传达出深广的社会内涵,揭示了极左路线给人民造成的灾难,富于人道主义精神。影片欣喜与悲伤、平静与混乱、真实与虚假交错,构成绝妙的艺术精品。平衡、精致、干净,暗地里又涌动着浓烈的激情。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现实主义电影的优良传统,取得了雅俗共赏的社会效果。《芙蓉镇》是一部谢晋式的“哀而不怒”的电影,在当年那个特定的年代引发了人们对“四清”、“反右”、“文革”等历史问题清算的热情。导演谢晋既是第三代电影的代表,也是1949年来红色中国第一代导演的代表。

  9.《乱世佳人》

  美国彩色故事片,1939年出品,根据小说《飘》改编,主要演员有费雯。丽、盖博等。 《乱世佳人》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史诗式电影,影片历经三年时间,由三位导演轮流执导,耗资400万美元,横空出世,标志着好莱坞电影进入“恢弘巨制”时代。影片以其恢弘的气势,亮丽的色彩,豪华的场景,宏大逼真的战争场面,细腻的心理刻画和男女主人公天衣无缝的完美组合,给人以视觉上又一次《飘》的极大享受。该片前半部如同一首史诗,重现一百多年前繁荣的种植园文明的没落,亚特兰大五角广场遍地的伤兵,不断的逃难,枪杀、大火等场面规模宏伟,色彩雄浑;后半部则是一出悲恸的心理剧,以戏剧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在内心冲突中走向成熟的过程。影片上下两部都以土地作结。上部思嘉独自站在塔拉的荒田上抓起一把红色泥土,对天发誓决不让塔拉的人再挨饿。在雄壮有力的主题曲旋律的高奏下,画面从思嘉站在土地上昂然面对未来挑战的剪影镜头中淡出;下部思嘉望着远去的爱人瑞德,悲痛欲绝,耳边响起父亲郝嘉乐雄厚的声音,“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日月同在。” 《乱世佳人》是不朽的、令人难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并未“随风而逝”,而是在艺术的桂冠上一“飘”再“飘”。

  10.《偷自行车的人》

  意大利黑白故事片,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之一。编剧柴伐梯尼,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罗马。失业工人安东在职业介绍所门口等了两天,终于被叫到了名字,他被介绍到一家广告公司去贴广告,并被告知,需自备自行车。他的自行车已进了当铺,只好假装有自行车。回家告诉妻子玛丽亚,玛丽亚把床上的床单和衣服等送进当铺赎回自行车。由于工作不熟练,贴海报时动作太慢,注意力太集中,身後的自行车被偷。当他转身时小偷已把自行车骑走了,他报告警察局也没用。第二天安东带上8岁的儿子和三个伙伴去市场上寻找失窃的车,在经常销赃的市场边果然看到偷车贼在与一名乞丐讲话,他赶上叫喊抓贼,贼见势骑车就逃,追了一阵追不上,安东和儿子布鲁诺夫又去找这名乞丐帮他去抓偷车人,乞丐不肯,两人的争论影响了教堂布道的气氛,被教民们赶出来,乞丐乘机逃掉,在追赶乞丐时布鲁诺夫饿了,他对父亲说:还是在教堂领了食物吧。安东神经再也支持不住了。打了儿子一记耳光,布鲁诺夫十分委屈地哭了…… 这是导演维托里奥享誉最隆的一部电影。影片有着独特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全片故事简单,但拍得有笑有泪,将战后罗马的社会面貌鲜活地反映出来:穷人无法生存下去,只能靠互相偷窃,揭示了巨大的社会性主题。结构极其巧妙,表面看来是松散的,实则极其严谨、自然、真实,富有亲切感。

  11.《罗生门》

  日本黑白故事片,1950年日本大映株式会社出品,改编自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筱竹丛中》,由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执导,被誉为日本电影走向世界的标志。电影叙述了一个古代的故事:武士携夫人远行,在森林中遇一强盗,强盗击败武士,将武士捆绑于树上,夫人在树前被****,尔后武士被杀。案发后,在法庭上,7名当事人和证人对质于公堂,各人将事实经过复述一遍,但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根据各自的利益和情感,或多或少使某些情节失实。片中的三个当事人,一个是强盗,一个是被侮辱的女性,一个是被绑在树上的受侮辱者的丈夫,也就是后来的被杀者。强盗说,是他在同被杀者的公平决斗时杀了对方。那位女性说,是她在恍惚之中误杀了她的丈夫。被杀者通过巫婆之口说,是他杀了自己。三人的口供各不相同,使人陷入迷惑。片中的证人是一个山上的樵夫,他先是说他在林中发现了尸体,然后就报了案。电影对强弱之辩不仅有着不同角度的思考,也揭示出善恶是非其实只有一线之隔,而我们的意志与决断,其实是有足够的力量来选择是与非。但若我们不能诚实的面对自己,就会因为企图隐藏软弱,而使我们坠入邪恶的不归路。片中的三个当事人,一个是强盗,一个是被侮辱的女性,一个是被绑在树上的受侮辱者的丈夫,也就是后来的被杀者。电影中故事的展开以及三位当事人和目击者在法庭上的陈述与证言是由目击者和另外两个人(一位出家人和一位是过路的农民)在罗生门的对话前后贯穿的视觉画面组成的。《罗生门》的视觉画面形成了语意交流的立体结构,停滞的现状生成活动的现实。艺术方面,影片近乎完美,甚至影响了数十年的电影创作。

  1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苏联彩色故事片,1972年高尔基儿童电影制片厂出品。根据同名经典中篇小说改编,导演斯塔尼斯拉夫。影片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只是表现了一场局部战斗,几位女士兵在准尉的带领下展开了与德军的战斗。影片采用鲜明对比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一个主题:战争本不应该是姑娘们的事,但德国法西斯把姑娘们逼上战场。同时表现了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感人的力量在于它的真实性,像生活本身那样朴实自然。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的时候,观众们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流下热泪。那五位付出生命、青春和明天的女兵,她们的面孔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影片主题与战争、女性、生存相关,其深刻的哲学内涵和精湛的电影表现技巧使其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13.《两个人的车站》

  前苏联彩色故事片,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82年出品,导演:梁赞诺夫。是不是拥有一颗真诚的心就会获得真诚的爱呢?两个人的车站,爱情的车站,生命的车站… …钢琴家普拉东为妻子承担了车祸的责任。在法庭审判之前,他动身到戈里巴耶道夫去与父亲告别。途中,在一小车站上,他与车站餐厅女服务员薇拉从争吵到相互同情、关心,最后产生爱情。这两个不幸的人虽然社会地位、文化教养差距很大,但两颗善良的心使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

  本片是最能代表前苏联喜剧电影特色的影片之一:一部多义性影片,既歌颂了中年男女的美好爱情,又反映了复杂社会生活的一个横断面。它时而令人发笑,时而催人泪下,是一部独特新颖的悲喜剧。影片风格简洁流畅,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刻画细腻。 作品带有抒情色彩的悲喜剧,既让观众笑声不断,又能在笑声背后感受到小人物无奈的悲哀。影片呼吁对人加以关怀,展示生活本身应该具有的瑰丽色彩。影片有着令人难忘的细节和台词。

扫描/长按二维码关注 助成考一臂之力
获取2020成考报名时间
获取历年成人高考真题
获取10页精华点题讲义
获取2套仿真内部资料

成考万题库下载微信搜索"成考万题库"

展开全文

成人高考万题库

更多
语文
语文
已有3196868人做题
下载
政治
政治
已有14033484人做题
下载
英语(高起点)
英语(高起点)
已有1175529人做题
下载

成人高考章节课

全部科目

成人高考VIP课

更多热门课程
成人高考相关文章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m.566.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