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执业医师

考试吧>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医学综合笔试>正文
2021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8)
考试吧 2021-03-15 10:16:38 评论(0)条

  点击查看:2021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汇总

  小儿麻疹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辨证论治

  1.麻疹临床表现:初期发热,流涕,咳嗽,两目畏光多泪,口腔两颊黏膜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典型皮疹自耳后发际及颈部开始,自上而下,蔓延全身,最后达于手足心。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可散在分布,或不同程度融合。疹退后有糠麸样

  脱屑和棕褐色色素沉着。

  2.麻疹发病特点:以冬春季多见,6个月至5岁发病率较高,容易并发肺炎。其主要病变在肺脾。

  3.麻疹辨证论治:

  (1)顺证

  邪犯肺卫证(初热期)——治法:辛凉透表,清宣肺卫;方药:宣毒发表汤。

  邪入肺胃证(出疹期)——治法:清凉解毒,透疹达邪;方药:清解透表汤。

  阴津耗伤证(收没期)——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方药:沙参麦冬汤。

  (2)逆证

  邪毒闭肺证——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方药:麻杏石甘汤。

  邪毒攻喉证——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方药:清咽下痰汤。

  邪陷心肝证——治法:平肝息风,清营解毒;方药:羚角钩藤汤。

  3.奶麻发病特点:又称假麻,西医学称为幼儿急疹,是由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持续高热3——5天,热退疹出(玫瑰红色皮疹)为特征。好发年龄为6——18个月小儿。多于冬春两季发病,主要病变在肺脾。患病

  后可获持久免疫力,很少有两次得病者。

  4.奶麻辨证论治:以解表清热为主。

  邪郁肌表证——治法:疏风清热,宣透邪毒;方药:银翘散。

  毒透肌肤证——治法:清热生津,以助康复;方药:银翘散合养阴清肺汤。

  5.奶麻预防与调护:

  (1)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

  (2)在婴幼儿集体场所,如发现可疑患儿,应隔离观察7——10天。

  (3)患病期间宜安静休息,注意避风寒,防感冒。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油腻,多饮水。

  小儿风痧的发病特点、辨证论治

  1.风痧发病特点:风痧即风疹,是感受风痧时邪,以轻度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出现细沙样玫瑰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臖核(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冬春季节好发,且可造成流行。1——5岁多见。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

  2.病因:风痧的病因以感受风疹时邪为主,其主要病变在肺卫。

  3.风痧辨证论治:

  邪犯肺卫证——治法:疏风清热透疹;方药:银翘散。

  邪入气营证——治法:清气凉营解毒;方药:透疹凉解汤。

  4.风痧预防与调护:保护孕妇,尤其在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一般可不必采取隔离措施,但在易感儿群集的地方,须适当隔离,可隔离至出疹后5天。

  小儿丹痧的西医病名、西医治疗和中医辨证论治

  1.丹痧是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所引起的急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发病以冬春两季为多。任何年龄都可发病,2——8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因本病发生时多伴有咽喉肿痛、腐烂、化

  脓,全身皮疹细小如沙,其色丹赤猩红,故又称“烂喉痧”、“烂喉丹痧”。西医学则称为“猩红热”。

  2.诊断要点:

  (1)有与猩红热病人接触史。

  (2)起病急,突然高热,咽部红肿疼痛,并可化脓。

  (3)在起病24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先于颈、胸、背及腋下、肘弯等处,迅速蔓延全身,其色鲜红细小,并见环口苍白和草莓舌。

  (4)皮疹出齐后1——2天,身热、皮疹渐退,伴脱屑或脱皮。

  (5)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子细菌培养可分离出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奶麻、风痧都是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3.丹痧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清利咽喉为基本原则。

  邪侵肺卫证——治法:辛凉宣透,清热利咽;方药:解肌透痧汤。

  毒炽气营证——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方药:凉营清气汤。

  疹后阴伤证——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方药:沙参麦冬汤。

  4.西医治疗:首选青霉素。

  5.丹痧预防:发现猩红热病人应及时隔离,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链球菌阴性时解除隔离。对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7——12天。

  6.麻疹、奶麻、风痧、丹痧的鉴别:

  (1)潜伏期:麻疹6——12天;奶麻7——17天;风痧5——25天;丹痧1——7天。

  (2)初期症状:麻疹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奶麻突然高热,一般情况好;风痧发热、咳嗽流涕、枕部淋巴结肿大;丹痧发热、咽喉红肿化脓疼痛。

  (3)出疹与发热的关系:麻疹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奶麻发热3——4天出疹,热退疹出;风痧发热1——2天出疹;丹痧发热数小时——1天出疹,出疹时热高。

  (4)特殊体征:麻疹有麻疹黏膜斑;风痧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丹痧有环口苍白圈,草莓舌,帕氏线。

  (5)皮疹特点:麻疹表现为玫瑰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额面→颈部→躯干→四肢,3天左右出齐,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屑;奶麻表现为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疹出后1——2天消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

  无脱屑;风痧表现为玫瑰色细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干→四肢,24小时布满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丹痧表现为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有大片脱皮。

  (6)周围血象:麻疹、奶麻、风痧三者白细胞总数均下降,淋巴细胞均升高;丹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

  小儿水痘临床特征,好发年龄,辨证论治

  1.水痘以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瘙痒性皮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为主要特征。以躯干部较多,四肢部位较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二季发病率高。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以6——9岁儿童最为多见,病在肺脾两经。

  2.水痘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基本原则。

  邪伤肺卫证——治法:疏风清热,利湿解毒;方药:银翘散。

  邪炽气营证——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方药:清胃解毒汤。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论治

  1.手足口病以夏秋季节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见于5岁以下小儿。其病位主要在肺脾二经。

  2.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发生疱疹。在口腔疱疹出现后1——2天可见皮肤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见。

  3.手足口病辨证论治:以清热祛湿解毒为治疗原则。

  邪犯肺脾证——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湿;方药:甘露消毒丹。

  湿热蒸盛证——治法:清热凉营,解毒祛湿;方药:清瘟败毒饮。

  小儿痄腮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论治

  1.痄腮是由痄腮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西医学称为流行性腮腺炎,以发热、耳下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痄腮是以冬春两季易于流行。多发于3岁以上儿童。感染本病后可获终生免疫。

  2.痄腮诊断要点:发热,以耳垂为中心的腮部肿痛,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压痛明显。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对侧亦可肿大。腮腺管口红肿。有时颌下腺出现肿痛。

  3.痄腮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为基本原则。

  (1)常证

  邪犯少阳证——治法:疏风清热,散结消肿;方药:柴胡葛根汤、银翘散。

  热毒壅盛证——治法: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方药:普济消毒饮。

  (2)变证

  邪陷心肝证——治法:清热解毒,息风开窍;方药:清瘟败毒饮、凉营清气汤。

  毒窜睾腹证——治法:清肝泻火,活血止痛;方药:龙胆泻肝汤。

  3.调护:发病期间应隔离治疗,直至腮部肿胀完全消退后3天为止。患儿的衣被、用具等物品均应煮沸消毒。居室用食醋加水熏蒸进行空气消毒,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传单时邪(EB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为特征。本病属中医“瘟疫”范畴。主要病机为热痰瘀互结。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辨证论治:以清热解毒、化痰祛瘀为基本治疗原则。

  邪犯肺胃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利咽;方药:银翘散。

  气营两燔证——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痰;方药:普济消毒饮。

  痰热流注证——治法:清热化痰,通络散瘀;方药:清肝化痰丸。

  湿热蕴滞证——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化湿;方药:甘露消毒丹。

  正虚邪恋证——治法:益气生津,兼清余热;方药:气虚邪恋,竹叶石膏汤;阴虚邪恋,青蒿鳖甲汤、沙参麦冬汤。

 

扫描/长按二维码可帮助顺利通过考试
了解医师资格报考资讯
下载医师笔试历年真题
了解医师资格证书领取
下载医师资格模拟试题

万题库下载微信搜"万题库执业医师考试"

展开全文

执业医师万题库

更多
临床执业医师
临床执业医师
已有5809894人做题
下载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
已有2725820人做题
下载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已有106110人做题
下载

执业医师章节课

全部科目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m.566.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