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寒热、问汗的内容
1.恶寒发热分型:
恶寒重发热轻是风寒表证的特征。因寒为阴邪,束表伤阳,故恶寒明显。
发热轻而恶风是伤风表证的特征。因风性开泄,使玄府开张,故自汗恶风。
发热重恶寒轻是风热表证的特征。因热为阳邪,易致阳盛,故发热明显。
2.但寒不热:指患者只感怕冷而不觉发热的症状。见于里寒证。
3.但热不寒:指患者只发热而无怕冷感觉的症状,是里热证的特征症状。
4.寒热往来:指患者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的症状,又称往来寒热,为半表半里证寒热的特征。
5.问汗:
自汗:指患者醒时经常汗出,活动后尤甚的症状。多见于气虚证和阳虚证。
盗汗:指患者睡时汗出,醒则汗止的症状。多见于阴虚证。
问疼痛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1)胀痛指疼痛带有胀满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多见于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的病证。
(2)刺痛指疼痛如针刺之状的症状。是瘀血致痛的特点。头部、胸胁、脘腹处常见。
(3)走窜痛指疼痛的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冲作痛的症状。或为气滞所致。
(4)冷痛指疼痛伴有冷感而喜暖的症状。是寒证疼痛的特点。常见于腰脊、脘腹及四肢关节等处。
(5)灼痛指疼痛伴有灼热感而喜凉的症状。是热证疼痛的特点。常见于咽喉、口舌、胁肋、脘腹、关节等处。
(6)隐痛指疼痛轻微,尚可忍耐,但绵绵不休的症状。是虚证疼痛的特点。常见于头、脘腹、胁肋、腰背等部位。
(7)酸痛指疼痛伴有酸软感的症状。常见于四肢、腰背的关节、肌肉处。
(8)空痛指疼痛带有空虚感的症状。是虚证疼痛的特点。常见于头部、小腹部。
(9)重痛指疼痛伴有沉重感的症状。常见于头部、四肢及腰部。
2.问头痛:
根据头痛部位不同,可辨识病在何经
(1)前额部连眉棱骨痛,属阳明经头痛。
(2)侧头部痛,痛在两侧太阳穴附近为甚者,属少阳经头痛。
(3)后头部连项痛,属太阳经头痛。
(4)巅顶痛属厥阴经头痛。
(5)全头重痛多为太阴经头痛。
(6)脑中痛,或牵及于齿多属少阴经头痛。
头痛有虚实的不同。凡外感风、寒、暑、湿、燥、火以及瘀血、痰浊、郁火等阻滞或上扰脑窍所致者,多属实证;凡气血阴精亏虚,不能上荣于头,脑窍空虚所致者,多属虚证。
问头身胸腹
1.问头晕:
(1)头晕而胀,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脉弦数者多为肝火上炎。
(2)头晕胀痛,头重脚轻,腰酸耳鸣,脉弦细者多为肝阳上亢。
2.问胸闷:
(1)胸闷,心悸气短者多为心气不足,或心阳不足。
(2)胸闷,咳喘痰多者多为痰饮停肺。
3.问脘痞:
(1)脘痞,食少,便溏者多为脾胃气虚。
(2)脘痞,纳呆呕恶,苔腻者多为湿邪困脾。
(3)脘痞,嗳腐吞酸者多为食积胃脘。
(4)脘痞,胃脘有振水声者为饮邪停胃。
4.腹胀
指病人自觉腹部胀满不舒,如物支撑。多因脾、胃肠、肝肾等病变,导致气机不畅所致。腹胀有虚实之分。
5.心悸
指病人自觉心跳不安的症状。
问睡眠、饮食口味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1.失眠临床常见的四种类型:
(1)不易入睡,甚至彻夜不眠,兼心烦不寐多见于心肾不交。
(2)睡后易醒,不易再睡多见于心脾两虚。
(3)睡眠时时惊醒,不易安卧多见于胆郁痰扰。
(4)夜卧不安,腹胀嗳气多为食滞内停。
2.口干但欲漱水而不欲咽,兼面色黧黑,舌紫暗或有瘀斑者,属瘀血内停。
3.除中:指久病或重病患者,本不欲食,甚至不能食,突然欲食或暴食的症状。是假神的表现之一,因胃气败绝所致。
4.口淡多见于脾胃虚弱;口甜多见于脾胃湿热、脾虚;口黏腻多由痰热内盛、湿热蕴脾及寒湿困脾所致;口酸多见于肝胃郁热、饮食停滞;口涩为燥热伤津,或脏腑热盛所致;口苦多见于肝胆火热、心火上炎;口咸多属肾病或寒水上泛的病证。
5.便血
(1)远血:便黑如柏油,或便血紫暗,其来较远,为远血,多见于胃脘等部位出血。
(2)近血:便血鲜红,血附在大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滴出者,为近血,多见于内痔、肛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