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吧

公务员

考试吧>公 务 员>申论>申论热点>正文
2019省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土壤污染防治
考试吧 2019-01-07 11:47:15 评论(0)条

  热点背景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这部法律将为我国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提供法治保障。

  《土壤污染防治法》从列入立法规划到最后出台,历时多年。由于土壤污染形势复杂,修复难度大,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这部新制定的法律受到广泛关注。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任何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GDP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土壤污染。在据不完全统计数字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的点位超标率高达19.4%,足以看出土壤污染的损害性不容小觑。

  公考角度解读

  土壤污染防治非常重要,因为它影响“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的安全;并且相对大气污染、水污染来讲,土壤污染的防治难度更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下更大的力气、更大的功夫抓紧推动。预防为主、保护优先,这是防止土壤污染的最主要措施。

  [权威论述]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

  要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有效防范风险,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习近平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

  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李克强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李克强

  土壤污染要做好,关键要把底数摸清楚,底数不摸清楚就无的放矢。——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

  [原因分析]

  土壤污染是我们的心头之患,土壤污染造成的因素复杂、污染后果具有长期潜伏特性,是一种综合性污染,治理比大气、水都更加困难。土壤污染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工矿业的“三废”排放。废渣经雨水淋溶污染土壤,废水经河流污染农田,废气(包括汽车尾气)通过大气沉降在土壤中累积。

  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地膜的过度使用,造成污染物在土壤中长期残留。禽畜饲料中含有铜、锌、砷等添加剂,长期使用禽畜粪便作为有机肥也可造成土壤污染。

  三是垃圾围城、围村,污染土壤。农村垃圾治理是我国乡村建设的老大难,尤其近年来大量出现的废旧塑料包、农膜、秸秆等因处理不当污染环境,甚至威胁到“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安全。

  [特点分析]

  土壤污染的特点主要有四个:

  一是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就能察觉,而土壤污染往往要通过土壤样品分析、农作物检测,甚至人畜健康的影响研究才能确定。土壤污染从产生到发现危害通常时间较长。

  二是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与大气和水体相比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因此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

  三是土壤污染具有不均匀性。由于土壤性质差异较大,而且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慢,导致土壤中污染物分布不均匀,空间变异性较大。

  四是土壤污染具有难可逆性。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导致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完全逆转的过程。另外土壤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危害分析]

  土壤污染危害极为严重:

  一是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土壤污染带来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威胁18亿亩耕地红线,导致粮食和农产品重金属等含量超标,影响食物安全。

  二是危害人体健康。土壤中的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害。

  三是影响社会稳定。土壤污染防治涉及搬迁工矿企业的职工安置,农民经济受损和人民群众健康受损的补偿问题等,如不能妥善处理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对策措施]

  一是转变理念,建立生态文明考核体系。

  土壤污染事件频发是我国环境容量到达临界点的表现之一,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转变GDP至上的发展理念。要把土壤污染防治与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与发展现代农业结合起来。要加快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将其纳入干部绩效考核,进一步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

  二是健全制度,修订法律法规,完善各项标准。

  建议尽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实现土壤污染依法防治、依法监督、依法管理。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不完善,有些方面还是空白。要以人民健康、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原则,全面审视、尽快修订和完善土壤污染标准、修复标准、污水处理标准、农产品和饲料安全标准等。

  三是深化改革,理顺土壤污染防治管理体制。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由多部门“多头”管理。建议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统一协调机制。建立流域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土壤环境损害的赔偿、补偿制度。整合现有环保、国土、农业、水利、卫生、粮食等部门监测网络,实现土壤调查数据信息共享。

  四是常态监测,推进污染土壤治理修复。

  不断加强对土壤状况的检测,做到一般检测与重点监测相结合,实行常态化检测。能够及时了解土壤环境状况,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监测制度,并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完善土壤监测、治理修复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并把各项土壤保护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加快形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五是着力监管,加大企业排污惩处力度。

  强化工矿企业、排污企业生产过程的全面环境监管,加强对高污染企业治污设施的运转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现场监察,加大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并加大对造纸、印染、电镀、化工、制革等行业的查处取缔力度。对污染企业搬迁、关闭后的厂址和其它可能受到污染的土地进行农业开发利用的,认真开展污染土壤风险评估,明确修复和治理的责任主体和技术标准,降低土地再利用特别是改为农业用地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风险。不断深化对企业排污的监管,落实企业保护土壤环境的主体责任。

  六是加强宣传,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

  学习提高农业知识水平,树立科学、环保使用化肥、农药的消费观念,大力倡导农民使用高效环保的农资产品,不断引进技术含量高、环境影响小的农资产品,并增加对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减轻农民种田压力,增加农民农业收入。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用药,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鼓励农民切实承担起保护土壤环境的社会责任。

  七是全民动员,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土壤孕育万物,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形成全民动员、地方负责、部门支持的土壤污染防治总格局。防治土壤污染,保护人民健康,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只有人人重视、从自己做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大地母亲,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扫描/长按二维码获取国考分数线
获取2019年国考分数线
获取2019国考成绩查询
获取2019国考面试指导
获取历年公考真题试卷

公务员万题库下载微信搜"万题库公务员考试"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

  1、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保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不让土壤污染影响“米袋子”安全

  3、吹响“净土保卫战”号角

  4、拯救污染土地 捍卫生态安全

  5、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 全力维护土壤环境安全

  6、土壤污染要“治”更要“防”

  [精彩开头]

  示例一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产、生活和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任何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GDP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土壤污染。在据不完全统计数字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的点位超标率高达19.4%,足以看出土壤污染的损害性不容小觑。

  示例二

  亿民赖此土,万物生斯壤。我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但主体尚好,因此“防”的任务远重于“治”的任务,必须把更大精力投入到防止土壤污染蔓延上。要坚决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有预防花一块钱而不舍、管控花十块钱而不得、末端治理一百块钱却不心疼的思维,国际经验教训证明此路不通。

  [精彩分析]

  示例一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环境保护并非不重视,但往往是在口头上重要、行动上走样,口头上说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际上只要有金山银山、哪管什么绿水青山。尤其是在“土地财政”的当下,在GDP经济的携之下,问题被暂时隐藏,污染被暂时遮盖,自我感觉良好不乏存在。更有甚者,不少地方管理者秉持“且尽生前有限杯,莫管身后无穷事”的思维,任期结束,留下的虽然是满目疮痍的污染。

  示例二

  水为生命之源,土为生息之本。一“源”一“本”,表明人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水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互为因果,而缺乏自净能力的土壤是各种人类污染的最终承载体。土壤污染处于“末端污染”,要抓“本”治“源”。不仅要从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污水排放着手,更要管住生产生活“上游”的土地规划、城乡规划。正如草案所强调的,在永久基本农田集中的区域,在居民区和学校、医院、疗养院、养老院等单位周边,要对可能造成污染的建设项目坚决说“不”。

  [精彩结尾]

  示例一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刻不容缓。让我们行动起来,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筑牢美丽中国的地基。

  示例二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提高环境质量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土壤污染防治任务艰巨。我们要切实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示例三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中华民族要实现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和把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文明发展规律,不断夯实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生态环境基石。

  部分来源:

  人民网:《土壤污染防治法:让群众住得安心、吃得放心》责编:王绍绍、贺迎春

  人民网:《“土十条”提出到2020年初步遏制土壤污染加重趋势》记者:寇江泽 孙秀艳

  国际在线:《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举措 保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编辑:赵妍

  经济日报:《不让土壤污染影响“米袋子”安全》

  中国网:《土壤污染防治应按“一二三四”总体思路考虑》作者:王虔

  南方日报:土壤污染要“治”更要“防”责编:刘琨、黄策舆

扫描/长按二维码获取国考分数线
获取2019年国考分数线
获取2019国考成绩查询
获取2019国考面试指导
获取历年公考真题试卷

公务员万题库下载微信搜"万题库公务员考试"

展开全文

公务员万题库

更多
行测
行测
已有8112791人做题
下载
申论
申论
已有421104人做题
下载

公务员章节课

全部科目
评论(0条) 发表
Copyright © 2004-
考试吧(m.566.com)北京美满明天科技有限公司
社会统一信用代码:91110108MA01WU311X
帮助中心